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理念应该保持与时俱进,除了要发挥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之外,还应该具备美观性、艺术性和设计感。园林景观设计师应继续做好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以提升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水准。下面建筑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浅谈一下城市湿地公园设计要注意的两点,希望对您了解湿地公园设计有帮助。
1、构建城市湿地连绵体
在保护城市原生水系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以湿地为主体的城市自然空间。流经城区内的河溪,有机串联起各类型湿地公园、城市小微湿地,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复合的湿地网络——城市湿地连绵体。对于水系资源丰富的生态优化区,重点营造良好的亲水空间、设计建造河流湿地公园、柔性营造自然河流,同时提供多种护岸形式的设计模板;针对生态保护恢复区,力求延续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积极保护和利用现状稻田湿地;针对缺少自然湿地资源的生态修复区,重点做好河道自然形态修复,减少硬化驳岸;针对城区范围以外的合理利用区,由于包含大面积的稻田且荷塘、丘区湿地景观突出,因此集中打造梯级多塘湿地系统,以及复合圩田湿地农业展示、浮田湿地农业游赏、林泽-稻作等多种功能的稻田湿地公园。将城市湿地连绵体建设与海绵城市建设协同,将城市中的雨水通过海绵系统净化排至河道,增加河道来水。结合全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设计,利用城市海绵系统建设技术,建设成中国首个“城市湿地连绵体”,形成完整的湿地生态格局。
2、湿地植物规划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应保留原有树种,新增的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物种植层次丰富,乔灌草结合。针对不同的区域特征,选择适宜生长的植物树种。比如滨水区的树种以水生植物为主,植物种植应满足河流的过水能力、可达性、安全性等。南北区域环境差异较大,因此需分情况进行配置。南部河段水域面积小,树种的选择限制较少,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注重植物景观、植物空间的营造。步行系统贯穿整个湿地公园,在保护原有景观的同时,南部区域的景观设计以人工景观为主,结合植物造景营造趣味性。北部区域为湿地自然景观区,有大面积的水面与沿河景观,是整个湿地公园的重点改造区,也是核心景观区。树种的选择以耐水性植物为主,游步道与南区结合,形成环湖、沿河景区游步道。沿河驳岸的植物尽可能选择耐湿树种,采用混合式驳岸,一方面减少水流的冲刷,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湿地中原有植物系统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