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土壤结构、水体岸线以及植物景观,我们可以统筹规划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类别和景观特色。植物种植设计是湿地保持生态性的根本,通过景观设计恢复被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是我们建设城市湿地公园的目的之一,因此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要考虑多方面原因,进行综合处理。
1、土壤结构的设计
土壤结构是湿地系统的一种空间基础,土壤结构的规划和设计为湿地环境的整体构造打下了基础。在我们将要设计的湿地公园土地上,我们要先考察土壤结构。因为不同的土壤结构会表现出不同的地表形态,而不同的地表形态则决定了植被的选择。天然湿地本身已有土壤结构,我们无需过多设计,但是人造湿地的土壤结构就有待推敲,根据土壤能力的不同,其价值也不同。砂土虽然便宜,更为实惠,但是它能够生存的植被不够,也无法锁住水分达到优化水质的目的。因此根据需要设计的植物景观类型选择合适的土壤结构,才能保证植被的健康生长。
2、水体岸线的设计
城市的自然景观的规划都离不开水体岸线的设计,那么湿地公园的水域覆盖率更高,更需要重视水体岸线的设计。在设计水体岸线时要更注重其生态性质,要求做到水陆交接,并且有一定的缓冲带。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每一项设计都要求和生态环境相接,尽可能地接近原生的生态环境。因此在设计水体岸线时要尽可能地还原湿地环境的水体岸线的原貌,保障其微生物的繁衍以及水质的营养度。如此一来,能够达到稳定湿地生态环境的目的,并且还能够改善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3、植物选择
湿地植被也是区分湿地功能的要素之一,在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中,我们尽可能地保证原有的湿地植被不被破坏,然后选择能够与这些植被共同生存的植物。由于外来物种具有一定的侵略性和破坏性,因此,在配置植物时一定要比对其与本身存在的湿地植被之间的相容性。另外,在选择植被时,也要注重其对生态环境的改造作用,我们尽量选取具有针对性的植被。例如在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我们就选用能够吸收污染物质的植被,在水质较差的地方,我们就种植能够净化水质的植被。这样针对性的植物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地融入湿地环境,并且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