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以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为重点,并结合公园景观设计,通过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加强城市居民的参与性,以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其控制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态因素
1)驳岸
应该提倡采用自然式驳岸代替混凝土和石砌挡土墙的硬质河岸,这极大的有利于构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湿地景观,同时保障好湿地水体与水岸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
2)植物
以湿地植物为主,应选择那些适应性强、 抗病能力好的植物,同时注重进行灵活的配置组合,空间开阔、绿意盎然的湿地能够显著应对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3)水量
对于缺水城市可以考虑采取管道输水,以避免水分的散失和渗透,更注重利用雨水收集来调蓄水体水量。
4)水质
通过建立泵闸形成水位差,控制水流方向和水流速度,更注重实行雨、污水分流以杜绝各类污水。
2、功能要素
湿地区域的开发定位需要首先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布局的要求,具有针对性的结合城市远景规划,使得城市的空间结构趋于合理,始终秉持好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的原则理念,更要充分融合不同地域内的湿地特色,在此基础上修建完善的个性化基础配套设施。再者,建成后的城市湿地的边缘地带往往会成为人流最集中、功能最丰富的地区,因此必须要布置休闲活动内容的功能设施,致力于提升周边的土地价值,通过游憩设施的设立、景点的精心打造、生态教育与解说系统的建立,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三赢。
3、景观要素
所谓的景观要素主要包括空间结构和视线通廊两部分,就前者而言,在湿地区域里,应做到山丘脉络清晰、地形起伏有致,不仅可以给居民营造优美和谐的环境空间,还有利于科学合理的把控好径流速度,并及时引导雨水的动态流向,大型建筑应退出湿地公园主体区域,并保留一定的开敞空间,注重充分利用好亭台楼榭、花架、亲水平台和水上栈道等休闲设施,同时建筑高度应从临水向后具有梯度感,保证后排建筑仍然拥有水面的景观。就视线通廊而言,应该由外向内,在景观、生态和地势上做好梯度的渐变序列。要想起到良好的分隔空间即视感,可以借助于起伏不平的山体与高度错落有致的乔木林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