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科园林景观设计

高校绿色校园规划设计主要步骤及方法

返回列表 发布时间:2025-4-17 9:41:36 来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绿色校园规划设计是高校校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绿色校园是推进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优化学生环境教育功能的技术保障。传统“绿色校园”设计,容易将“校园绿化”与现代“绿色校园”理念混淆,现代“绿色校园”建设理念是完整系统的体系,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建设污染、优化育人环境、提升运行效率,实现校园“生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建科园林景观设计浅谈一下高校绿色校园规划设计的主要步骤及方法:

高校绿色校园规划设计主要步骤及方法

       1、组织基础调研
       在开展绿色校园规划工作前期,需要对项目规划用地进行详尽的现状踏勘和调研,收集详细的现状与发展的资料和数据。基础调研应该包括规划设计用地的基础资料和规划区域的现状资料。
       1)现状资料包括校园地形图、地籍权属;
       2)公共服务配套。包括所在区域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及发展规划;
       3)基础设施。包括周边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环卫等市政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
       4)生态环保数据。包括校区区域内生态环境资料(水环境、大气环境、动植物种类等)。
       5)规划区域资料包括地方性法规与规划标准,上位规划(含所在城市总体规划、周边地区在编或已编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校园所在区域产业、生态、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
       2、开展基础分析
       结合基础调研资料,需要从区域现状、基地建设现状、基础设施现状三个方面,通过指标分析、示范分析、政策分析等方式,对绿色校园建设提出规划建议。
       1)区域现状分析包括:所在城市发展条件分析。重点分析所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理水文与气候条件;分析影响规划校园开发的城市建设因素、生活习惯、传统与行为意愿等;城市风貌分析。重点分析所在城市整体风貌特色、城市分区风貌管控要求等;区位条件分析。包括对校园区位和功能、交通条件、公共设施配套状况、市政设施服务水平、周边环境景观要素等。
       2)基地建设现状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分析校园周边主要功能布局和用地权属,明确基本农田分布;基地危险源分析。分析场地洪涝、工业与土壤潜在危险源;景观风貌分析。包括研究地形变化对用地布局、道路选线、景观设计的影响。分析自然条件(河流、植被等)。分析人工建设(建筑、构筑物)、校园历史人文、重要景观点、界面及视线通廊等要素。
       3)基础设施现状分析包括:交通现状分析。主要分析校园建设范围内区域道路交通、公共交通以及步行系统现状,其中道路交通对道路等级、红线宽度、断面形式、路面质量、路网密度、停车设施、对外联系方向等进行详细分析;市政基础设施现状分析。重点对校园场地及周边现状的排水、供电、燃气、通信、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3、绿色校园规划要素
       1)功能规划。绿色校园功能规划宜以促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为总目的,以生态保护、紧凑开发、功能完善、便捷可达和适应性为核心原则,对绿色校园总体布局、功能组织和土地利用方式提出指引。
       2)形态与景观规划。绿色校园的形态与景观规划以提升校园空间环境品质,减少校园建设和运营的资源消耗为总目标,以因地制宜、倡导步行、便捷舒适和节能环保为基本原则,针对校园总体形态、景观空间和建筑环境的设计提出指引。
       3)交通系统规划。绿色校园交通系统规划应该以“交通需求管理”为导向,以“慢行优先”原则组织整个校园的交通系统,建立健康、宜人、安全的校园慢行系统发展策略,针对土地集约利用原则,提出道路系统与停车系统设计优化方案。
       4)能源资源系统规划。绿色校园能源资源系统规划以构建安全、充足、低碳、系统化的绿色校园基础设施为目的,从资源和能源利用的角度降低校园的碳排放强度,对能源系统、水资源系统、材料资源系统提出指引。
       5)信息化系统规划。信息化系统与绿色校园深度融合,旨在实现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育供给方式、教育管理和评价等目标,构建前瞻性、高效、节能、全覆盖的校园信息化系统。
查看详情 + 上一条 浅谈湿地公园的保护规划
查看详情 + 下一条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解决方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