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科园林景观设计

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设计策略

返回列表 发布时间:2024-10-11 8:44:58 来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尽管工业废弃地已经失去了原有生产的属性,但是它所产生的价值依然是无法估量的。作为城市内废弃用地、工业遗址、公共空间、场所文明等属性,其具有生态性、文化性、连接性、观赏性等特点,具有修复生态环境、传承文化历史、连接功能区块和推动工业审美的多重潜力。下面建科园林景观设计浅谈一下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设计策略:

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设计策略

       1、保留与更新
       尊重原地形,对原地形地貌,应本着“最小破坏性设计”的宗旨进行处理,保持土方平衡并利用现有植物进行景观重塑。摒弃引进外观上光鲜亮丽的外来品种作为景观植物,这不仅不利于植物本身的生长,同时也会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科学搭配植物种类,要达到看似无为而治的效果。就城市公园而言,选择适合盐碱地种植的本土植物尤为重要,另外,如何搭配植物栽植才能起到遮荫降噪的功能,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2、空间合理规划
       步行游园是一件费力的事情,市民自然会选择他们的线路,具有抄近路的特性。人们都不愿绕道太多,如果可以看到目标,他们总是径直走向那里,除非其通行受到阻碍。所以要想确保动态活动不会对静态活动产生消极影响,就必须确保景观节点之间的可达性,解决城市公园中动态活动路径穿越特殊的静态空间,如儿童娱乐场地、亲水场地等,并起到增强节点空间连续性的作用,是在改造时应该改注意的。
       3、生态修复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是二十世纪后逐渐发展起来的集景观学、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交叉的学科,同时也是风景园林学科的三大基础理论之一。
       生态修复是1935年美国的利奥波德(Aldo Leopold)等最先提出的概念,他们通过植被种植方式,将威斯康星河沙滩附近的原有被废弃的地块恢复到被破坏前的土壤生态群落状态。生态修复概念是基于生态学理论,将生物修复作为核心,结合物理修复或是人工干预的方法改善生态系统,同时遵照自然规律,利用生态系统本身的恢复与调整能力,以最小干预方法使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渐得以修复,并开始向生态平衡的方向发展。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原理,生态修复方法主要有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及工程技术措施修复;生态修复的目标就是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方法措施对受损的生态结构进行修补,在充分发挥生物有机体的特性,保护原有功能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新功能。
       4、转型发展
       工业废弃地景改造设计通过对原有用地性质进行转型升级,对场地中遗留的丰富的旧址进行保留再利用设计,结合特色的地域文化,并融合休闲、娱乐、商业、展览等丰富场所功能,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从而激发再生场地活力,织补城市发展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打破与城市分割局面,推动原有场地转型升级,助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查看详情 + 上一条 浅谈园林艺术原理在农业观光园规划中的应用
查看详情 + 下一条 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策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