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科园林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返回列表 发布时间:2024-10-19 8:43:18 来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海绵城市理念在校园景观设计运用过程中,要更好地去考虑水文景观的建设,考虑校园文化内涵的结合,考虑师生学习生活的习惯,在进行景观优化建设时,要好好的利用校园原有的自然风貌,不要一味地挖湖堆山和大量建造不透水的灰色面积,建设理念要遵循生态循环、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要体现自然重归自然。

海绵城市理念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1、打造雨水花园
       这是一种复杂的生物滞留设施,通过植物、微生物等对雨水进行滞留、沉淀、净化和回补地下水的作用。雨水花园的主要功能是蓄洪、消减径流量,同时能起到美化校园环境,形成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生物圈,给孩子们带来有益的自然教育。雨水花园有其建造成本低、维护管理成本低、生态价值高等特点,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校园中建筑多为组合式设计,教学区和生活区建筑间都有较大面积的庭院或组团景观区,在这些区域完全可以结合海绵城市进行改造设计,营造出具有雨洪调节功能和雨水利用的雨水花园。
       2、改善校园土壤铺装的硬质结构
       洪水内涝与土壤硬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校园中土壤铺装过度硬化的问题,积极借鉴国内外的各种经验。如中国古代园林、宅院中的透水铺装,多采用倒梯形地砖,利用地砖上宽下窄的特性,使砖与砖之间留有空隙,保证了土壤的透水性,有利于水资源的及时回补。而在国外,为防止土地硬化,减少内涝,各国也早已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如德国的MR系统等,这些方法都值得借鉴。
       3、建设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是垂直绿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可以有效地做到隔热保温,大大地降低能耗,而且还可以起到很好的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体的空气质量,提高空气湿度,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校园的教学建筑多为平顶,比较适合屋顶花园的建设,同时屋顶花园的建设也会提高校园的绿化面积,有利于校园整体环境质量的提升。另外,部分高等院校设有农林类或建筑景观园林类相关专业,屋顶花园的建设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践场所。同时,校园屋顶花园建设也会为城市建设作出一定的示范效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作出技术层面的提升和发展,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4、进行校园景观绿地系统改造
       在校园景观改造过程中,一般会采用生物滞留设施等手法来缓解雨水问题,如人工挖出下凹式绿地来吸收净化雨水;设置一些生态型的树池来吸收排水,更多的分散地面积水,同时又能保持较好的景观效果;采用植草沟和卵石排水沟等做法,更好地处理景观绿地边缘的排水,也能很好地保留景观效果。做好透水路面透水铺装的使用,将校园景观优化到更生态节能,更具有“海绵体”特性。
       5、建立雨水生态循环系统
       建立雨水生态循环系统,将渗透的雨水“蓄”住,即把雨水留下来。由于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貌,导致内水短时间汇集,形成内涝。所以要把雨水蓄积起来,达到调节蓄水和错开峰值的作用。总体常用形式有两种:塑料模块蓄水、地下蓄水池。其次通过“滞”,通过微地形调节,延缓短时间形成的径流高峰。在边坡上选择净化能力强,根系发达的湿生植物,如芦竹、旱伞竹、野茭草、薏米和纸莎草等;在浅水区选择净化力强,耐湿并具有一定抗旱性的半湿生护坡植物,如香蒲、菖蒲、水葱、蔗草、水莎草和野山姜等;在深水区选择耐湿耐旱植物及水陆两栖乔木、灌木和适当草本,如花叶芦竹、花菖蒲和美人蕉等。通过土壤渗透,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等,都能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而现阶段较为熟悉的净化过程分为3个环节:土壤渗滤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通过校园雨水区域收集的雨水,净化后用于浇灌、景观用水、抽水马桶等。最后,从节约用水与海绵城市的角度出发,经过一系列流程净化处理回到校园水景中,形成良性的生物循环系统。当夏季来临,蒸发水景中的水又能起到降低室内温度的效果。

查看详情 + 上一条 工业遗产景观的价值分析
查看详情 + 下一条 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设计要注意景观小品的设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