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科园林景观设计

可持续性理念基础上的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措施

返回列表 发布时间:2021-5-20 10:05:31 来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要在可持续性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就要对湿地公园的整体环境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结合区域的自然水文条件、地质构造、土壤成分以及既有生态基础等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

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1、定位规划理念
       坚持生态平衡、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坚持多样化物种体系、构建资源再生可持续发展是景观规划的实际发展理念。
       2、确立规划方法
       要想保证景观规划科学有效,就要先了解整体的环境结构,可以借助信息遥感系统以及GIS技术进行环境勘探,利用大数据信息系统收集基础的场地资料,构建出基础立体空间模型,针对不同空间的实际条件,结合景观学以及生物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打造基础的景观模型,综合景观、道路、水系、驳岸等元素进行精准定位,且要保证划分结果符合生态原则和完整性原则。
       3、构建景观元素规划职能
       景观元素的类型要完整,物种体系要能够成为湿地资源中的一部分,且具备生态环保价值,能够起到宣传、科普、教研的作用。
       4、打造湿地功能系统
       1)交通系统
       常见的湿地公园通常会分为生态保育模块、恢复重建模块、宣教科普模块、功能展示模块、体验模块以及管理模块,同时还要具备贯穿于各个模块的交通系统。交通系统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游步道、水上交通系统,常见的主干道涉及到环区游览、模块引导、消防疏散的功能;次干道负责观赏,连接各个景区以及功能性节点,例如餐饮、休憩、卫生间等;游步道主要提供闲散休憩之用,常见的有林荫道、水上吊桥等。水上交通系统主要依靠自驾游船,要保证路线经过规划后能够达到观赏视角最优、视野最大化的目的。
       2)水体系统
       水体是湿地公园最主要的元素,水体系统规划需要实现自我循环和代谢。大型水域面积以及小型水道组成整体系统,兼具经济效益和观赏功能。水体系统中,水位的高度差要经过科学计算,以实现整体湿地公园水体分布均匀。水体规划可以结合地形,打造富有区域特色的景观元素,同时实现对周边环境水系的调节和补充,发挥水体的生态价值。针对水体资源方面,需要构建标准的自然水收集系统,通过道路沟壑、下水管道等进行集水、引水,实现水体的可持续循环。
       3)植物系统
       植物系统是与水体系统同样重要的湿地景观,能够赋予湿地灵活性、动态性,因此在进行植被规划的过程中,要保证个体组合以及整体布局之间的协调型需求,在保留既有植被的同时,借助地理环境的特点,打造个性化的植被系统,既呈现出生态的多样性,也体现出季节变化风情。同时,陆上植被以及水中植被需要合理过渡,可以利用沉水型、挺水型、湿地型地被以及湿生灌木进行水陆过渡,也可利用沉水植被的水上叶子作为过渡点缀,使整体景观具备协调型和观赏价值。
       4)驳岸系统
       景观规划需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驳岸,如若进行人工改建,可以利用既有湿地的相关土壤基质作为建筑材料,并且结合基质成分种植相关的湿生植被,不仅能够调节驳岸的生态功能,也能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另外,驳岸也承担着过滤水质的作用,会长期受到外界环境的侵蚀,需要做好加固工作,可利用乔木等植被构建生物稳定性基础,借助根系的延伸附着功能进行驳岸加固。
       总之,湿地公园已经成为绿色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项目,在未来的湿地景观规划工程中,需要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采用科学的方法打造符合生态发展的湿地景观。

查看详情 + 上一条 低碳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应用中的实现和意义
查看详情 + 下一条 现代厂区环境规划设计的意义及现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