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
湿地公园的过程中,作为地方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地开展相应的保护工作,保持原有湿地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促进湿地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合理地利用气象站等生态系统,对湿地环境进行及时的监测,并根据实际监测的情况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进一步提高湿地公园建设的整体水平。
1、完善湿地保护设施,提高湿地保护的精准性
在实际建设湿地公园的过程中,作为地方政府应该不断加强基础性建设,完善湿地公园内相应的保护设施,比如水质检测系统及气象站等,有利于及时地掌握湿地的具体环境,为湿地治理、采取保护方式及制定有关的制度等带来明确的目标,促进湿地保护的理想化目标。在完善湿地内基础性设施的时候,要全方面地体现气象站在防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为湿地保护与治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比如,在保护湿地公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气象站检测空气湿度及风向等情况,并分析这些信息对湿地动植物形成的影响,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高效的保护方案,以此提高湿地保护工作的精准性。与此同时,可以利用先进的数据信息处理技术,比如通信技术及遥感器技术等现代化监测技术,将其与气象站的建设进行结合,扩展气象站检测的效能,使其能够在检测气象的基础上,对水质情况及空气污染指数进行详细的分析,由此获得更加全面的湿地保护工作信息,促进湿地公园整体的建设水平。
2、健全湿地保护制度,提升湿地公园建设质量
在湿地公园的建造中,湿地保护制度的建立是湿地保护工作中重要的依据,对人们的日常行为起到管束的作用,可以减少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行为。所以,需要健全湿地保护制度,有利于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明确湿地保护工作的主要目的,并将人工及自然的水域区域及沼泽区域等湿地环境均规划到湿地保护工作中,并对其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要求及标准,进一步提升湿地保护工作的准确性。其次应该以自然环境保护为主体,人工环境保护为辅,避免出现较多的人工保护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现象,保障湿地原有的保护效果。最后,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将重点保护的动植物规划到保护的范围内,并明确所对应的负责部门,加强对有关部门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及教育,提高其岗位职责意识,加大对湿地公园保护的力度,提高湿地公园的建设效率和质量。
3、加强湿地保护验收,实现湿地公园建设目的
为保障各项湿地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实际湿地公园建设中,需要以原有的湿地保护制度为主,并对现阶段湿地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的验收,有利于加强对湿地保护的力度,达到理想化湿地公园的保护效果。因此,需要从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及保护制度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有关制度的执行过程进行全方面的验收,同时需要听取各个部门的总结,并根据湿地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切实地落实湿地保护工作中的各项要求。基于湿地保护验收的成果,对现有湿地保护制度进行整改,保持有关制度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为后续湿地验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湿地公园建设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