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规划理念下,设计园林景观应当从各方面着手,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找到人和自然之间的平衡点,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从而保障
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功能性和美观性。为提升园林景观设计水平,提高其生态效益,应当选择适宜的园林景观设计模式,尽量使用本地植物,科学规划园林景观布局,提高生物资源利用率,保证生物的多样性,优化植被设计。
1、优化地形生态设计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注重地形问题:
1)园林景观中的地形具有多变性,通过开放式或封闭式进行设计,能够给人呈现出不同的感受,对于平缓的地形或陡峭的地形,应通过科学规划增加园林景观空间的层次感,形成园中园。基于此,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园林景观地形的实际情况,利用高低起伏的地形来营造多样化的景观,提升园林景观的美观性。
2)还可以根据人群需求,利用地形来进行交通设计,比如坡度较大的地形需进行减缓设计,使人放慢行进速度,感受地形的变化;坡度较小的地形则可供行动不便的人员使用。
3)不同的地形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如向阳面可种植太阳花等向阳植物,低洼地形可种植水杉等耐水湿植物。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地形设计时,要注重排水工程,需根据地形特点科学设计排水方向,优化配置分水线、汇水线。
在生态规划理念下,为了优化地形生态设计,还应当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造。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为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可在树木滴水线范围内挖掘沟渠,或是压实填充土壤,如若必须如此则需要将其范围控制在15cm以内,以免影响生物的多样性。与此同时,在处理地形时,还必须保证土方的平衡性,提高土壤资源利用率,降低人员消耗,需及时回填优质表土,以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
2、选择适宜的园林配置模式,选用本地植物
基于生态规划理念开展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园林配置模式。要充分考虑园林景观所在区域的环境特点和自然条件,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所适合的配置模式也有所不同。既要遵循景观的多样性原则,又不可违背因地制宜原则,从视觉上进行优化配置,以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提升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在植物的选择上应当以本土植物为主,要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生长的植物。生态规划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从经济性、观赏性、区域性3方面考虑,其中,所谓区域性是指在选择景观植物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并全面了解园林景观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特点,选择适合本土气候、土壤性质的植物来进行种植,以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使之能够茁壮成长,充分发挥景观植物的作用。另外,还要遵循观赏性原则,既要从整体出发,保证整体性的美感,还要从个体出发,提高个体的观赏性。所种植的植物花期应当有所区别,尽量保证一年四季都有花开,这就要求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植物的生长时期和外观形态,进行合理搭配,以增强园林景观的可赏性。与此同时,在生态规划理念下,还应当丰富园林景观设计手段,充分展现生态主题,可使用对比方式来营造植物间的层次感,打造与众不同的景观特色。
3、科学规划,使用生态物料资源
在生态规划理念下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应当坚持科学性原则,需合理规划和布局,需注意以下4点:
1)在建设园林景观区域时,需要全面调查该区域的自然资源,细致了解生态环境景观建设的相关内容,为后续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保障园林景观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2)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规划园林景观区域中人类活动时,要收集生物元素、物理元素,全面掌握相关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以便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合理性;
3)要重视对生态资源的保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需制定完善的景观生态系统建设目标,并围绕此目标设计适宜的执行方案,建立健全的指标体系,严格贯彻落实相关规章制度,以保障园林景观设计的顺利开展;
4)要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要求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到园林景观设计规划过程中,做出正确决策,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水平。
在生态规划理念下设计园林景观,重视对原有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不可违背生态性原则,应满足生态社会建设需求。
1)在栽种植物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了解植物所需要的生长环境,严格要求土壤,使用适宜的栽植工艺,基于原有的土壤环境、气候特点等,进行相应的处理,以保障植物的茁壮成长。例如可通过对土壤水分、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在土壤中适当增添适合植物生长的物质,以提高植物生长的稳定性。
2)在进行园林景观建设时,应当充分利用可再生建设材料,贯彻落实环保政策,使用清洁材料,以此来减少园林景观建设的投入成本,把控好建设进度。
3)在设计园林景观时,既要保留一定的自然景观,又要适当设计人工景观。注意平衡地区发展,根据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保证园林中的生态状态,尽量选择本土植物,不仅能够减少植物栽植成本,还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存活率。
4、保证园林景观设计中生物的多样性和群体性
基于生态规划理念,设计园林景观应当加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要遵守自然规律,不可打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平衡性,以免影响园林景观中的生态系统,注重保证设计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可采用生态补偿设计手段,规范建设园林中的生态景观环境,保留生物多样性,可增加园林景观的观赏性,打造夺目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还可强化园林景观的功能性,起到较好的生态效果。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还应保留植物的群体性。
1)栽植植物时,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环境,尽量为其营造适宜的生长空间,满足其对气候、温度、土壤等因素的需求,发挥植物的自身功能。
2)为提高园林景观的生态性和美观性,要合理搭配花卉和树木,选择适宜的位置种植草坪,促进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规划园林景观中的群体植物时,要注重层次感,可从整体出发进行设计,需优化配置动植物,提高园林景观的美观性,给人带来视觉享受,丰富园林景观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要优化设计人文环境。
4)加强对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注意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不可违背生态环境的自然规律,要保证其和谐发展,尽量减少外来物种,优化配置园林景观中的各项资源。
5、增加绿量,优化植被设计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当增加绿化量,这是保障园林景观生态功能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在种植植被时,可选择具有较强适应能力,能够进行较好光合作用,叶面积指数比较高的植被。在设计植被时,需要考虑不同植物类别,在空间、时间上的合理搭配,要保障其层次性,并使植被之间进行优势互补,以打造具有综合性的生态群落,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优化园林景观的绿地作用,与此同时促进园林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增加绿化量,保障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
在优化设计园林景观植被时,要根据园林景观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类别,制定科学的植被设计方案,保证植物的多样性,结合施工地点科学筛选植物种类,合理搭配和划分植物种植区域,以提升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在确定好植物之后,要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长特性,从整体上进行合理规划。例如若园林景观建设地有水塘,可以在其四周种植水生类植物;若园林景观所处环境存在干旱地区,则可以种植一些耐旱植物。必须贯彻落实生态规划理念,促进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当考虑园林景观的建筑风格,既要保证其实用性,又要使之具有一定的美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