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科园林景观设计

休闲农业观光园中地域文化景观营造策略

返回列表 发布时间:2024-9-27 10:09:37 来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在休闲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强化其地域文化景观,既能防止景观雷同,又能形成自身的特色景观,对于充分利用乡村旅游品牌价值,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休闲农业观光园中地域文化景观营造策略

       1、地域文化景观要素
       休闲农业观光园的地域文化景观包含了各种元素,大致可分为农业景观、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人文景观四大元素。其中,地形地貌、水景、植被、建筑和民俗文化等物质文化元素,都是其中的核心景观元素。
       1)地形地貌要素
       地形地貌是农业观光园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在建设景区时,应根据原始的地形特征,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和利用,从而在减少土方用量和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区域人文景观空间。在整体上,要尊重原始地貌,运用合理的手法,对其进行适度的改造,创造出一种和谐、均衡的自然山水环境。
       2)水景要素
       水景是农业观光园中的一个重要景观元素,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体景观应与当地的地形条件相结合,以自然水体为主体,并注意水体的形态、尺寸及界线的设计;水是园区景观中的生命要素,水赋予了植物生命的活力,是农业园区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植被要素
       植物在园区景观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区域内,都会有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这些植物既与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相契合,又与特定的文化相关联。园区内的植物应兼顾休闲娱乐和农业生产两个方面,在构建园区景观时,不仅要对植物的生长、体量、颜色、形态等进行关注,也要注意调节观赏植物和农业植物的比例及植物季节变化因素。在充分发挥园区景观特色的基础上,选用适宜的植物,创造出符合人类审美需求,又能反映当地景观的乡土特色,体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4)建筑要素
       建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景观要素,农业观光园内的建筑能够按照观光园的服务需求和功能来决定建筑的材质、形状和数量。可以从当地的建筑文化中吸收建筑元素,并将其应用于园区景观建筑中,以反映其地域特色。
       5)民俗文化要素
       在目前的农业观光园内,民俗文化作为一种被人们所普遍忽略的非物质元素,许多观光园更注重农业科技和农产品的采摘,而对当地民俗文化的挖掘不够,导致旅游景点的同质化。在建设农业观光园时,应将当地的农耕文化,如风俗习惯、宗教、戏剧等,都与园区景观融为一体,使园区景观贴近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地域文化的魅力。
       2、地域文化景观营造策略
       1)地域文化要素的提取
       在建设农业观光园的景观之前,要全面调查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认真地总结和发掘该地区特有的自然、农业、人文等要素,并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观光园建设中,既能体现时代特征,又能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景观。
       2)地域历史文脉的传承
       通过对地域传统历史文脉的认真总结与梳理,利用当代的艺术语汇对地域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进行重新整合,创造出人们认同的、有归属感的现代农业景观,使园区景观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自然景观、人工景观的和谐之美,保留历史文脉,增强景观的活力。
       3)地域标志性景观营造
       所谓标志性景观创造,是指通过风景建筑、风景小品、景观墙等艺术形式,把当地的一些乡村风貌、传说、历史事件、人文典故等,向公众展现出来,使观赏者从中了解到地域传统文化。这些山水,因其自身材质的古朴或个性,与周围的自然风光、人文底蕴相结合,更能增加人群的亲近感。标志性景观的营造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功能的需求,又能体现出自然的趣味,体现出独特的地域特征。
       4)民俗文化的发掘
       民俗文化是指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它包括民间美术、节令节俗、戏曲等。在农业园区中可以设置专门的场所,用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来展现民俗文化,必要时游客也可参与到其中,一起制作工艺品或一起歌舞、参与节庆的过程等,通过这种互动体验,让游客亲身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和人文。
       5)地域特色农业的发展
       农业观光园是以具体区域为基础的,其植被景观的构建也必须以其为主体,而特色农业在其地域表现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依据当地特有的农业植物形态、生长周期、季节性等条件,进行景观环境的营造,同时,把观赏植物和生产性植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具有区域特征的农业景观,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提升旅游景区的地域文化价值。

查看详情 + 上一条 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恢复对海绵城市水环境的影响
查看详情 + 下一条 现代园林景观改造中低碳理念的渗透原则
【相关推荐】